这剧的节奏慢、剧情碎玖玖配资网,简直让人不忍直视。不是我脾气大,实在是等了半年的期待,结果看到第四集后,心里的不满一瞬间爆发出来。可以接受慢节奏,可以容忍剧情沉闷,但这部剧的做法实在让我无法忍受。导演似乎觉得,名演员的阵容加上些许“高级感”就能让观众买账。比如张译、蒋欣站出来,似乎就应该无条件让我们为这剧买单。但偏偏,这剧的节奏与剧情的质量,根本配不上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。
我当初看这剧,是冲着“剧王预定”的名头去的,张译复出,蒋欣回归强硬女性角色,还有李光洁、刘佳、王劲松、杨烁、冯嘉怡这些实力派演员,随便挑一个都是一张王牌,可谁能想到,剧情和节奏完全没跟上演员的表现,反而成了演员的“拖累”。
开场的法院审判戏,简直让我捂着脑门看完。杨烁走进审判席用了整整一分钟!这不是慢镜头,也不是特写镜头,导演居然让杨烁实打实地一步一步走。你说,这一秒钟我脑子里已经能回顾完他在《大江大河》里的雷东宝的台词了。试问,这一分钟的时间,观众能从中获得什么情绪呢?
展开剩余78%然后场面一转,马上炸开锅。儿子喊冤,律师喊冤,旁听席的亲属也纷纷上场“接话茬”,一个个像在演脱口秀一样,左一句“冤枉”,右一句“不能判”,还一边喊一边挑衅受害人亲属。导演你要拍“冲突感”是吧?可这情节和节奏不仅没有推动悬疑,反倒让人觉得是一场荒唐的闹剧。观众连案件的基本情况都没有听明白,情绪怎能跟得上?
但可能导演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抓住情绪节奏吧?于是我们继续往后看。可第二场戏,居然直接切换到张译和蒋欣的“交火”场面,两个因为程序问题发生冲突。台词很响亮,气氛很紧张,可问题来了——这和上一场的“喊冤现场”有关系吗?根本没有任何逻辑递进,观众完全没搞明白,剧情到底要表达什么。
整部剧的感觉就是,你刚以为要讲一个错案纠缠的故事,结果导演突然给你切换到案外人的内心戏;你刚准备代入张译的内心挣扎,结果一转眼又变成了市局、省院的权力斗争。剧情的表达碎片化玖玖配资网,层次不清,让观众无法投入其中。每个主题都稍微触及了一下,结果都浅尝辄止。就像你进饭店点的是一碗热干面,结果端来的却是没煮熟的麻辣烫,料多却难以下咽。
节奏拖沓,剧情支离破碎,是这部剧无法承受的两把利刃。即使演员再怎么拼命演,面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剧情也难以撑起一片天。
张译和蒋欣真的是让我佩服,他们俩就像两个“满级号”玩家,在一个尚未搭建完成的副本里拼命开战。虽然他们演技出色,可剧本的支撑和节奏完全无法带动情感的流动。蒋欣在剧中所演的强硬检察官角色,很有魄力,台词精准,眼神锐利。但问题在于,这个角色的情感线太孤立,不能撑起整部剧的整体框架。
张译的独白场景,尤其是讲到大学开水房和死去同学的那段,是目前为止最让人动容的部分。他眼中的火光,他完全是自愿回归,完全没有被剧情牵着走。但剧中的节奏让人无法静下心来等待他的情感爆发,观众只能干等,完全无法产生共鸣。
至于杨烁,他的表演很精彩,尤其是在审判席上的无声表现,通过眼神和微表情展现了丰富的情绪变化——从希望到惊讶,再到愤怒、到自责,几乎不需要台词就完成了一次情绪的转折。比起他在《大江大河》中的大开大合,这次更具内敛和技巧。但没有足够的镜头铺垫,没有剧情的解释,这样的表现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。
所有演员都在拼命交作业,而导演却像在拍毕业论文,拼素材,堆气氛,拉长节奏,但却没有把故事讲清楚。大家都在努力,导演也在努力,但整部《以法之名》让人感觉是:太想做好,结果卡在了节奏混乱和剪辑逻辑的漩涡中。
至于是否继续追下去,我不敢确定,毕竟这是央视出品,后劲也许会有,但就目前来说,我已经决定放弃了。这部剧的问题不在于演员的演技,大家的表现都在线,问题在于,这剧情根本不给观众留下一点共鸣的理由。
不再多说,我去重温《人民的名义》冷静冷静玖玖配资网,也顺便提醒一下:演员的演技固然重要,但它并不能填补剧情的漏洞。
发布于:福建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